lico04 发表于 2014-10-24 18:19:50

最近才听到的一个故事,叫「二仙不和,照面求雨」。


    最近才听到的一个故事,叫「二仙不和,照面求雨」。
    很神奇,而且听完后也很让人向往去那个地方看一看,到底不是有这样得东西。

    以他人转述口吻描述,至于地名我也记的不太清楚,记得好像在高平董峰那边有一个庙,里面好像供奉着一个仙姑,而且这个供神得地方,也就是正殿,有一个不成文得规定,就是没结婚的人不能进去,可以就有人不信邪,非要进去看看。因为去过的人都知道正殿里面是放了得被子,但是这个被子是干嘛得都不从所知,杯子下满是什么也没人知道,毕竟没有一个人去当枪,因为从来就没有会去想道会掀开被子。说道这正殿,由于是正神是一位仙姑,所以,每天天一亮就要端一盆水进去,然后就关上门

    到了上午开正殿门的时候,就会发现盆里的水略浑浊,而且还有几缕清晰可见得头发。大家都很奇怪,但是由于这个仙姑很灵验,一般很虔诚。不会去追究,可是就有一些不怕事的人,非要愣得250去弄个清楚。记得有次一个男得不信邪,不停劝阻非要进去掀开被子,看看到底是咋回事,一时冲动,冲进正殿,右手就伸向了被子,一把就把被子就抓起来了,当时整个世界很安静

    被子下面什么也没有,此时这个男子惊呆了,居然什么都没有,周围看热闹得人一下全散了,最后有的人说,那个男得疯了,每天满口胡话。之后就不得而知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听说那床被子被掀起过来得事情,毕竟大家都是很诚心。

    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远远没有,否则不会把这个故事放在第一个。其实仙姑他们是姊妹兄弟三个。咱们就在这开始继续讲。

    仙姑得一直和她这个兄弟不和,所以啊,他们是从不见得,而这个兄弟神位就在村里面,以前天旱,村民们想求个雨,就会搬着仙姑兄弟得老掖相,去仙姑庙,找仙姑,说来也奇怪。由于传闻俩人不和不能打照面,所以啊,求雨之人就专门把兄弟得神像对正放在仙姑被子前,此时不可思议得事情发生了,兄弟神像突然转了过来,来了个向后转,此时惊呆在场得众人,求雨者小心翼翼得把神像在扶正,但是,没一会又转了回来,好了,可以了,求雨者说,不能在照面了,在照面,这正殿里德板凳就该打架了。大家都不敢说话,默默得走出大殿,然后跟在求雨者身后,护送着神像往回走,说来也奇怪,再回去的路上就下起了雨。这些都是传下来的,也不知道从哪里考证,而且有的老人还看到过板凳打架,不过那个仙姑庙现在修得挺好,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第一个故事「二仙不和,照面求雨」。已讲完毕,各位看官请你要是觉得不过瘾,别着急,后面跟多故事等着你,不要着急。

    (我的无知造就我的恐惧,我向往黑暗,隐藏自己?不不不,我是在试图了解它,释怀我那心中嘶吼。 —— 陆道铭得自嘲)

/data/attachment/indexfeed/2014/10/6168/1414146294.jpg.thumb.jpg高平上董峰村「圣姑庙」圣姑庙又名万寿宫,当地百姓亲切地叫仙姑庙。

臼沙解玉 发表于 2014-10-24 18:21:22

供奉仙姑的地方主要业务是求子。和尚一施法,不孕症就治好了。打盆水嘛,就是洗洗睡吧的意思。

这个有点意思。姐弟不见面可以通过舆论造势,佛像打转就得下点功夫。天然磁石很早就有运用,宫门口放两块巨大的磁石,可以吸走刺客的铁刃是有文字记录的。难道佛像里有磁铁石也未可知,如果存在巨大利益便也值得了。求雨嘛,各地都有成功的例子和求不来雨时的借口,就不做分析了

半块橡皮5 发表于 2014-10-24 18:21:36

这个我也有听说,一共有姊妹三个,据说是三个栓牲口的木柱成精了,一个在回山,一个康营,一个就在董封,怎么结的仇就不知道了

老米 发表于 2014-10-24 19:53:28

这些故事民间常常流传且听来很神,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后来随着年龄长大,渐渐不相信了。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真要有神,那就不设公安局这个组织了,因为只要做了坏事的人,老爷哪里找不到你啊。

仙山才子 发表于 2014-10-25 03:29:44

「千古一庙」
    今山西东南部的高平市,即金、元以降之山西泽州府高平县,在其境西北的上董峰村,有一座圣姑庙,供奉一个基本上不为人所知的神祇,俗称马仙姑。偏僻小山村中的这样一个无名小神,虽不能与那些为朝廷瞩目、或与重大事件勾连的神祇及其信仰、礼仪相比,但也还是折射出金、元以来华北历史变迁的若干重要轨迹。

    圣姑庙中现存最早的碑刻立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与元代的几块碑刻比照来看,此庙就是创建于这个时期。在古迹众多的泽州或者高平地区,它显然并不算是一个古老的寺庙,但元初这座庙宇的新建,意义却并不简单。 根据碑文,马仙姑的生平是这样的:传马氏为河北永年人,与丈夫韩志达一起授徒传道,后来带着徒弟来到晋东南地区定居。他们定居于此的时间是“丙申之岁”,从碑文中说仙姑去世至当时四十余年判断,这个年代应是1236年。

    在此两年前,金已正式灭亡,而元朝尚未建立,是大蒙古国窝阔台八年。此时的华北不仅非宋,而且不金不元,处在一个政权真空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命运多舛,前途未卜,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这年前后,蒙古大军已攻破汴梁,进一步经略江淮;而就在这一年,耶律楚材建议在晋南的平阳(今临汾)设立经籍所,编修经史,说明以往金的文化腹地已为蒙古人接收并承认,向南拓展已是大势所趋。虽然语焉不详,马氏夫妇率徒南下 是要找个清修之地 。在山西泽州的历史发展中,高平董峰的圣姑庙是个非常独特的个案。

    自始至终,它都没有像多数寺庙那样扮演本地社庙的角色,而是从一个披着真大道外衣的异教寺庙,最终变成一个七庄共管的、对更大地域开放的公共空间。在得到最高统治者庇护的情况下,它得以维持其独立性和私密性,一旦这种庇护消失,当然,也随着金、元“异教”生存的土壤消失,它便不得不考虑它的继续生存的可能性,便不得不向本地民众的生活需求让步。 在这个意义上,明代与元代、与金都有其共性,宫廷和贵族与宗教系统存在相当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勿论元代的蒙古统治者,即明代宫廷或藩王也多与佛、道,甚至民间教门和后来的天主教颇多往还,扮演庇护者的角色。这便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金、元、明变迁过程中的一脉相承性。但到清代则形势为之一变,除了藏传佛教之外,统治者并未对其他教门表现出特别的青睐,更谈不上对某一寺庙的照顾。在这一点上,满洲统治者表现出与前代的巨大区别,或许也表现出一种文化差异。

    但无论如何,圣姑庙作为中古“异教”的历史余音,到清代终于划上了休止符。

秦小茜 发表于 2014-10-26 07:19:55

鄙人籍贯原村上董峰人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近才听到的一个故事,叫「二仙不和,照面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