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平 发表于 2014-12-5 19:53:25

说说开化寺

      一座驰名于世的千年古刹

      一座中国古建筑的灿烂瑰宝

      一座记载着历史辉煌的艺术明珠

      开化寺缘起大愚上人,兴盛于唐。

      北宋名臣宰辅韩琦畅游开化寺,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画匠郭发照壁作画,留下了传世画卷。

      古老神奇的高平大地,雄浑壮阔,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名叫开化寺,座落在距市城东北11.5千米处的陈区镇舍利山腰。这里山青水秀,风光别致,开化寺因年代久远,古朴典雅而久负盛名,位列高平市十四寺之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高平市重要的名胜古迹和游览区。

      开化寺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初名清凉若兰,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漫长历史。晚唐龙纪、大顺年间(889—891)重修,宋天圣八年(1030)改额开化禅院,亦名开化寺。宋熙宁六年(1073)重修大雄宝殿,宋元佑、绍圣年间(1086—1098)绘制大雄宝殿内壁画,金皇统元年(1141)建观音阁,历经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始成现在规模。开化寺是一处典型的佛教寺院建筑,在建筑的组群布局上,反映了唐宋时的特色特点,是唐宋时期佛教寺院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典型实例。以中轴线为主,两侧对称的格式展开。中轴线上为该组群建筑的主体建筑。主体建筑高大壮观,雄健沉重,其余的建筑侧处于陪衬和从属的地位而显得高低错落。开化寺进深二院,大雄宝殿居中,两侧是廊房,前面是两层楼阁式山门,两侧是钟楼二楼,后面是演法堂,左右为三大士殿和地藏殿,整个建筑规整对称,美观大方。开化寺四周群山环绕,林木苍翠,景色优雅,楼阁高峻,翼角飞虹,山水泉岗,交相辉映,真乃是一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美好画卷。

      开化寺本来是一座无名的小寺院,只因禅师大愚公的到来,才使开化寺迅速兴盛起来,历经宋元明清,一直是兴旺发达。大愚禅师,晚唐时住持开化寺,本上党潞城人,俗姓刘,法号“大愚”。他深通佛理并且是位深通音律的音乐家和诗人,二十岁时皈依空门,受戒当了和尚。唐末唐昭宗李晔统治时期,藩镇混战,宦官乱政,并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唐王朝虚弱不堪,朝不保夕,处在极端困难的时期。此时的大愚禅师在开化寺修禅理佛,作《心王状奏六贼表》,又称“降魔表文”并韵母三十字,上表唐昭宗,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识和赏赐。唐昭宗特赐土地百顷,祠部三十八道。于是大愚禅师声震华夏,开化寺也响誉全国,远近官吏僧徒接踵而来。

      在开化寺内东北角有一座建筑,名曰观音阁。大愚禅师住持开化寺,作《心王状奏六贼表》,在审音洞调五音为字母,这儿就是唐昭宗特赐紫卓锡处。金皇统年间(1141),在高平任县令的王庭直将大愚禅师所作的《心王状奏六贼表》刊刻于石,镶嵌于观音阁的西墙上,保存至今。王庭直并且为之而写了跋,一并刻石。他在跋中说:“以定发慧,以静生觉,天下之成心也,成心之中佛性存焉。观此表真佛子语。”大愚公住持开化寺,使开化寺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所以有开化寺兴盛于唐之说。大愚公圆寂后,他的弟子觉丕,为他创造了一座灵塔,名叫大愚禅师石塔,当时任高平县令的王希朋,为大愚公写了塔铭记。大愚禅师石塔是一座小型石制的单层塔,建筑平面方形,塔身下面施扁平的须弥座。须弥座上置基座,上下两层为仰伏莲瓣,中间雕刻石狮和训狮者。塔身为青石雕造,南面开方形火焰门,门的两侧和门的上部分别雕刻有守门力士和飞天。塔身两侧分别雕刻男女侍者,塔身后面雕刻塔铭记。塔身上为砂岩石四坡式塔顶,雕刻筒板瓦垅,垂脊垂兽。上置方形石柱,雕刻四佛,有覆盆、仰莲、宝珠。大愚禅师墓塔,雕刻精美,反映了盛唐时期古建筑和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是唐代小石塔的建筑珍品。墓地周围松柏环绕,秀美而幽静,在墓地上还保存有两座元明时期的和尚墓塔。

      开化寺的建筑有:大悲阁(即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演法堂、延宾舍、维摩净室、观音阁、东西配殿及两庑等。寺东是禅堂偏院,为僧人生活区。开化寺建筑完备,功能齐全,是一座正宗的完备的佛教寺院。开化寺是一座集宋、金、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筑,大雄宝殿为宋代建筑,是我国现存宋金八百年以前的早期古建筑之一,被誉为我国古建筑中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开化寺大雄宝殿有三大特色,一是建筑,二是壁画,三是彩绘,堪称三绝。当你走进开化寺时,大雄宝殿庄重稳健使你拍手叫好,而大雄宝殿内的壁画更使你感叹不已。

      建筑结构

  大雄宝殿,居院内中央,建筑在高一米多的砂岩石台基上。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正方形,单檐九脊顶,筒板布瓦盖顶,上施琉璃脊饰和吻兽,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前檐的檐柱上刻有施主姓名和年月题记,为该殿提供了确凿的记载。大殿创建于宋熙宁六年,即公元1073年,距今已有939年的悠久历史。殿前檐明间开隔扇门,后面开板门一道,两次间设破子棂窗。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为批竹式,重拱计心造。补间斗拱后尾于华拱之上施硕大的沓头,垫在昂尾之下,这种作法开后世华楔之先例。六椽栿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大雄宝殿是我国古建筑中抬梁式的建筑,宋代建筑的特点相当明显。用材合理规格,整个建筑充分显示了精巧秀丽的建筑风格,疏朗简洁,风采无限。北宋名臣韩琦,曾经游历开化寺,写下了壮丽的诗句。其诗曰:“蒙山崦里藏神宫,朝苍暮翠岚光浓。枯松老柏竞丑怪,危峦峻岭相弥缝。”

建筑彩绘

  大雄宝殿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在建筑装修、装修色彩方面反映了宋代建筑的最高成就,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殿内梁枋斗拱上的彩绘更是稀有之作,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宋代彩绘,所绘古钱纹、海石榴、龙牙蕙草等与北宋王朝颁布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的作纹样极为相似,拱眼壁画尤为精美。

建筑壁画

  大雄宝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满绘壁画,面积88.2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宋代寺观壁画面积最大的一处,而且画技尤高,因而显得十分的珍贵,堪称全国第一。壁画绘制于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悠久历史。壁画的作者名叫郭发,是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画匠,但他却有高超的绘制壁画的技术,他创造了精美绝伦的开化寺壁画,为我国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讲经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是该殿壁画的主体。

      东壁壁画为华严经变中的“兜率天宫会”、“普光法堂会”等。西壁壁画是该殿壁画最精美的部分,分为三组,中间是说法图,两侧是佛本生故事。南面一组绘《须阐提太子本生》故事,中央一组绘《华色比丘尼》故事,转轮王舍身供佛以及西方净土世界日月灯光如来等。北面一组绘《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北壁因开板门一道,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别是观音法会、《鹿女本生》故事等。

      讲经说法图,在佛教的壁画中,佛像画、讲经说法图是重要的内容。开化寺大雄宝殿所绘的讲经说法为坐像。佛祖释迦牟尼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作说法印,背后是背光,头顶上有宝盖,二飞天盘旋飞舞。两旁是众菩萨、诸天部、比丘等。在画面上,所绘人物,个个表情各异。整个画面祥瑞和美,一派佛国极乐世界的景象。

      本生故事,开化寺大雄宝殿内所绘的本生故事,是该殿壁画的主题。到了宋代,佛教进一步汉化,并且进一步和儒、道教相融合。开化寺壁画已经是汉化的佛经故事,以反映忍辱、施舍、行善为主要内容的本生故事。

      《须阐提太子本生》故事见《贤愚经》。画的是波罗捺国须阐提,因叛臣罗睺篡国,偕父母逃亡,途中粮尽,父母饥饿,割下自己身上肉以救之的故事。

      华色比丘尼的故事,画的是一个普通的妇女,遭到的种种不幸。她在回家的途中,丈夫被毒蚊咬死,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被洪水淹死,一个被老虎吃掉。她也被强盗霸占,后来强盗被捕,作为强盗的妻子,被处于极刑活埋。后被佛点化,皈依佛门,从人世的苦难中得到解脱。

      《善友太子本生》故事,见《大方便佛报恩经》。画的是善友太子为一切福利,不怕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入海求得摩尼宝珠,却被其弟恶友太子所夺,并被刺瞎双目,流落异邦,与梨师跋王女儿结亲,终于回国团圆的故事。

      《鹿女本生》故事,见《报恩经》论议品,描绘母鹿生女,为修道仙人收养,后被波罗奈国王迎娶为妃,生五百太子的故事。

      在乐舞一组壁画里,即观音法会。画的是酬神演出的场景,画面精彩,场面宏大。舞台的上方所绘佛像高高地坐在上面,前面有两个人对舞,两旁是乐队伴奏,一边六个乐妓,乐队中有的拿笙,有的拿箫,还有笛子、拍板、琵琶等。画面上还有其他执事人员,亭台楼阁高俊,一派欢乐的气氛。

      供养人,在大雄宝殿的北壁上,有两组供养人画。供养人就是那些出钱建寺庙的人,他(她)们把自己像画在墙壁上,表示该殿的佛、菩萨是他(她)们所供养的。所绘人物形象表现生动,衣纹服饰真切,极其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

      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壁画,在绘制的过程中采用了大红大绿和沥粉贴金的做法,增加了画面辉煌壮丽的气氛。壁画不仅内容非常丰富,人物众多,而且涉及面相当广泛,从宫廷贵族到僧侣道徒,从耕织渔牧到商舶航运,从官吏学士到盗贼恶徒都包括在内,画面上的生子、娶亲、逃亡、乞火、割肉救母、刺瞎双目、流落异邦、回国团圆等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离奇。内容以说法图,本生故事为主,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战争、科技、刑法、官吏等各个方面的状况。画面精致,构图严谨,笔力遒劲,人物众多,面目清秀,姿势自然,神情各异,其艺术手法之高,画技之精,观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开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