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大高平公众微信

回帖: 2

高平“十大碗”

(帖号:0356189)
  “十大碗”是山西高平待人的一碗碗独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铬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肠子汤、豆腐汤、鸡蛋汤、天河丹、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没有哪种东西能像“十大碗”一样,集中体现了高平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

  就像二战炮火下的伦敦,残垣断壁的城市,窗台上仍然怒放着鲜花;德军兵临斯大林格勒城下,城外炮声隆隆,歌剧院照常演奏作曲家新创作的歌剧。人们总是能透过生活中不经意的细节,看到一个民族的真实底蕴。若你想要了解高平人的性格,最经济、最简单、最实惠的方式,就是吃高平的“十大碗”。

  吃“十大碗”是高平人最隆重的待客方式,只有在办理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宴请宾客时才可吃到。旧时农村人请客,总有亲戚、朋友提前来帮忙:垒脊火的、请厨师的、买材料的、搭彩棚的、送请柬的、借桌凳的、帮厨的,每个人都当自己家事情一样,不分里外,没有怨言,忙忙碌碌,步履匆匆。虽然彼此没有明确的分工,但各人都可依己所长,选择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往往在院子吆喝一嗓子,很多人就蜂拥而至,尽心尽力却无怨无悔。待客的日子临近了,帮忙的人互相提醒,看还有什么事不够周全,若真有,彼此还会有善意的抱怨,欢声笑语,亲情融融。这家人一定是人性很好,家风和善。请客,是最能体现主人的人性,在村里的地位和一脉家风了。


  请客的日子就是主家生产关系、生活关系的一次集体亮相。这个日子一到,所有的关系像渔网一样,浮出水面。亲戚、朋友、同事、邻居彼此就是网上的结,互相牵扯着,这也是主家社会关系的充分展示。先到后来的人彼此寒暄、客套,议论着上次见面的情景,熟悉的人彼此自觉聚拢一桌,议论着上次在一起喝酒,把谁谁喝翻了。先把汾酒打开,自然有四个凉茶端为作陪,一桌八人坐定,当然是桌上最有身份、地位的人定下规矩,开始走圈。这个时候,既是等待客人的时候,也是让客人充分喝酒的时候,不可太着急,否则就会被人说闲话怕喝了你家酒似的。直到所有的桌子都坐满了客人,就有“穿忙”的人交代厨师,厨师吆喝一声,铁勺子磕碰几下空炒瓢,发出寡寡的声音,“闹台”戛然而止,“十大碗”就开始了。于是,一道道菜品,一碗碗汤品,几个帮忙端盘的鱼似的,在桌子中来往穿梭;桌上人关系是很温和的,即使喝多的,也不会胡言乱语,毕竟要给主家留面子———其实按你和主人的关系,大家都应该去帮忙端盘子的。

  “十大碗”塑造了高平人丰厚的口感、味觉和视觉。首先是口感,如扁豆汤的甜绵滑爽,放在口中细嚼,便迅速充填到每个牙缝,饱满而充实。天和蛋的外硬里软,牙齿轻轻磕破,里面的红薯汁溢出,很是烫口,一瞬间口感顿挫。喝粉皮鸡丝芥末汤时必须屏住呼吸,不得放松,因为这里面埋伏了一个小小的味觉陷阱。汤品很烫,在嘴里翻腾,容不得多想,本能地调整一下呼吸,辛辣而冲呛的芥末便顺势直走鼻腔,一个响亮的“阿嚏”带着鼻涕眼泪在邻座身后响起,由不得你一瞬间七窍开合,痛快淋漓。不好意思,我请外地的朋友吃“十大碗”,我是一定要等他的这一刻的,呵呵。还有豆腐肠子汤,先将猪的肠衣洗净,切成丝,做时要添加少许辣椒和白胡椒粉,用来驱除异味的。虽然洗得很细,但还是有一种怪味的,不过高平人好的就是这一口,酒席桌上还不时有人抱怨,肠衣洗得太干净,已经没味了,没意思。当然还有蒜姜汁红白猪头肉口感的厚实,拌猪肝嚼烂后的粉末状,发散开来的细腻感,水白肉半肥半腻的轻飘,核桃肉瘦肉的实在,是体味口感的实在,吃一口,就像捡了多大便宜似的。

  “十大碗”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本色味道。它除了必要的佐料外,绝不以其他的口味糊弄。不像高平街上正在流行的“糊辣鱼”、“四川火锅”之类,一“味”孤行,在一种味道的带领下,所有的菜品都被遮盖了本色,吃菜就是吃东西了,我想象就是抹布也能涮也麻辣味的。而吃高平“十大碗”,才是吃本色,吃感觉。你能体会出一菜一味,一汤一味的味觉。会吃的高平人,总是先拿勺去舀汤的,凭着汤味就能看出厨师水平的高低,好的自然会多吃几口,差的,就会兴趣全无了。常吃“十大碗”的高平“美食家”,比如我,凭着味道,就能看出厨师的性情和功夫。


  “十大碗”体现的是高平人本色、细腻、精致、平和的人生哲学。它很本色,不重油,不重色,不重味的乖离和反叛,每道菜汤,都给人丰满、细腻、味道迥异的口感。它也很精致,如**的蛋皮,黑色的木耳,绿色的葱花,透明的银耳,红色的辣椒和山楂等,但绝不滥用,始终坚持肠子汤的白色,糯米饭的斑斓,扁豆汤的清淡。它很平和,它的味道传承,其实稍不留神就可以走向任何一个或麻辣、酸辣或酸甜极限的,那就不是高平“十大碗”了。我很感谢高平人的坚持,当然首先是厨师的坚持,他们是把“十大碗”当做一种传统的继承;但也是高平人的坚持,每每看到各位食客酒足饭饱后对酒席和厨师的评论,我都当是对高平文化的坚持和维护。

  “十大碗”还体现了高平人精致的生活方式。看看高平人对最早的家畜———猪的合理利用,几乎到了压榨的地步:瘦肉用做炒菜,肥肉去腻后,用做水白肉,半肥不瘦的就做成了粉蒸肉,猪肝、猪头、猪耳朵、猪鼻子、猪蹄、猪大肠是皆可单独成菜成汤的,猪的骨头用来熬汤,即使猪皮,也可做成皮冻,滑嫩迟滞,十分爽口———歌手香香为猪狂,我为猪怜。精致的生活方式还体现在高平“十大碗”所用材料十分普通,没有满汉全席上的熊掌鲍翅鹅肝等名贵材料,只不过是用精细手法将平常生活中常用的猪肉、红薯、糯米、豆类、菜类加以烹制,我想这也许正是高平“十大碗”得以保持本色口味的原因。或者这正好体现了高平“十大碗”的经济基础是平民的,顺手就找到了高平“十大碗”得以流行的根本。

  精致的,还是精细的。看看高平“十大碗”的制作过程,繁琐的前期的刀法和各种蒸、炸、煮、煎的过程,较为用心和用功,各种食物必须做成半熟制品。宴席开始,纯粹就是厨师味觉的取舍了,好坏也在手腕的抖动,意念的一瞬间。精细还体现在它的膳食结构十分合理,不唯大鱼大肉,讲究粗粮细做,形色搭配,还体现在对调料的运用上,比如猪头肉、肠子汤是不能够用醋的,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就会变味。当然“十大碗”之称为“碗”,是不是也体现了在盈盈一碗之中,各种味道的多重性?真不知道是“十大碗”的文化塑造了高平人的味觉,还是高平人的味觉维护了“十大碗”的纯粹,以及文化的承继?

  做“十大碗”过程是很诱人的,我喜欢站在通红的大脊火前,看看厨师的忙乱,以及他们不容置疑的刀工、味道的坚持,顺便闻几鼻子各色的香味,如同感觉在旅行,他们也喜欢我这样的观众,就像看戏,只有在观众的簇拥下,演员演得才有劲头。当然顺便还能喝上几口残汤,这是他们在一通忙乱后对我的特别犒劳。

  精细精制的“十大碗”,体现的是高平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其中的体会只有高平人可以体会。不过,外地的朋友到高平,我是一定要让他吃一吃高平的“十大碗”的,因为“十大碗”的场合最有沟通的气氛,还是一次奇妙的感觉,当然了,他品尝的可是高平的平民文化。


 
  
  高平“十大碗”歌

  文/张立新
  高平十大碗,美名太行传,
  美味又实惠,益身亦益年。
  水白核桃肉,味佳色泽鲜;
  粉皮芥末汤,香辣也解馋;
  红枣软米饭,强心能美颜;
  油炸天和蛋,降脂活力添;
  蜂蜜扁豆汤,温胃且壮阳;
  海参鱿鱼汤,诱人有营养。
  山珍兼海味,荤素巧搭配;
  咸甜最爽口,风味皆言美。
  寿诞婚丧宴,亲朋来团圆;
  面带微微笑,共饮乐陶陶。
  每人呷一口,赛过活神仙;
  待到席尽时,流连又往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大高平| 用户协议|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络谣言警示| Archiver|手机版|大高平 ( 晋ICP备14004426号 )

GMT+8, 2024-5-5 09:07 , Processed in 0.053206 second(s), 21 queries .

晋城网络警察

© 2015 大高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