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大高平公众微信

回帖: 9

与众不同的高平大黄梨史

(帖号:03566878)
     

3级



        要说起高平的大黄梨,在三晋大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历史上“高平大黄梨”、“高平十大碗”、“高平烧豆腐”和“高平小浆水圪条”都是驰名的晋东南地方四大名吃。真正了解高平大黄梨历史的人恐怕知者不多,吃者多。高平大黄梨与众不同的是,在春天开花之前要做两件保养工作,古人云:“想吃好梨人必勤,春天刮皮梨果大。树杆弯腰枝架架,黄梨甘甜美味嚼。”在春天首先是给老梨树刮皮,也称削皮。不削皮的梨树,长出的大黄梨皮厚,味道发酸。如果每年削梨树皮的树,长出的梨,味道甘甜,吃着沙砾小,有肉有筋骨。其次是给在梨树下挖一个大圆盘似的聚肥池,一棵梨树要浇灌八担茅粪,才算春施肥,秋得硕果。世上削皮长黄梨的树种不多,仅此高平独有。雪花梨、紫梨等诸多梨种,有哪里的梨树要削皮?削皮长梨的树种不奇怪吗?当你看笔者拍摄的梨树削皮场面就知道其中的玄机了和奥妙了。梨皮薄、肉厚甘甜,主要在于“削刮梨树皮”、“浇灌八担茅粪”。为什么叫“大黄梨”呢?“大黄梨”顾名思义,肯定是“大”与“黄”有关。其实,高平大黄梨主要表现在大、黄、甜、能治病上。大的通常在3至4斤,也就是说一个有1.5至2公斤的黄梨是极普遍的。在西曲村有一棵被之为“唐树梨王”的古树,不仅树大称王,而且产梨也是之最,一棵梨树能产2吨多黄梨。高平大黄梨已成为众多梨树中和绝无仅有的珍贵品种。


1、千年梨乡

        早在北魏时期,山东高阳太守(今山东青州)贾思勰,十分关注民生和农艺耕作。在公元533~544年间,撰著了一部《齐民要术》,此书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农业科学巨著。在书中记载了“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和树苗的繁殖等经验。记述了北魏时期,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和生产水平。此书客观反映了当时的实际农业状况,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农业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资料。提起梨树的话题,从古至今,故事颇多。东汉时期,流传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无人不晓。据考出自《世说新语·笺疏》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在清代还有一个“祸枣灾梨”的故事,盛传梨乡。明清时期枣木、梨木做上乘材料刻印书版付梓,梨木、枣木质地坚硬,细腻不宜苏裂,经久耐用,这是梨木的又一物质。树木红润防蚀防潮,古人喜欢用它刻制名章、官印,还是刻花印板、印书版、楼堂匾额的最佳材料。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卷六》记述:“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这提醒我们,要写作有价值、高质量的文章。否则,刻印没有价值的书籍,必然就相当于将灾祸引向枣树、梨树。高度肯定了枣树、梨树的宝贵财富。
梨在水果界称之为“元老”和“百果之宗”。梨树全身是宝,梨皮、梨叶、梨花、梨根均可入药,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等功效。中医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在古代和现代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忽缺的珍品。根据《诗经》、《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中国栽培梨树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至少在周朝即有栽培。在梨树长期的栽培中,选育了很多优良的品种,在《史记》、《广志》、《秦记》、《西京杂记》、《洛阳花木记》及《花镜》等古籍记载了不少梨品种,如蜜梨、红梨、白梨、鹅梨等品名至今沿用。梨树寿命长,经济利用年限长久。百年以上大树很多,且枝叶繁茂,结果累累,有的单株产量可达1吨。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梨树,安徽砀山是世界著名的梨产区,盛产酥梨。砀山县70%的耕地是梨园,有“中国梨都”之称,吉尼斯纪录认定是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区。山东烟台的长把梨、栖霞大香水梨、莱阳茌梨(慈梨)、莱西水晶梨和香水梨也很有名。河北省保定、邯郸、石家庄、邢台一带,主产鸭梨、雪花梨、圆黄梨、雪青梨、红梨。辽宁省绥中、锦西、阜新等地产秋白梨、鸭梨和秋子梨。甘肃出产冬果梨,四川出产雪梨,浙江、上海及福建一带出产翠冠梨,库尔勒香梨驰名中外。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山西高平大黄梨,高平梨树则是与众不同,有上千年的梨树成片连片生长周期长,树枝树干也与众不同,树干硕大,树枝体形不同,一看就是北方巨人和北方大汉,让人首先想到有一种历史的人文在内,象太行山一样有一种雄壮奇巧烈之美,有钢性没有柔软之势,在春季开花期要为树干树枝刮皮,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大黄梨产区。在著名歌手陈红《常回家看看》走红之际,高平盛传一句名言:“常回家看看,带上妻子带上儿女!吃黄梨配牙签,削梨皮当刮痧,吃了黄梨准下火!”当地人客观评价了大黄梨的医用价值。2013年冬季,高平大黄梨市场脱销,8块钱难于买到一斤黄梨。高平从古到今,就是北方地区的主要“黄梨之乡”,这里的百年、千年老树,成片连村比比皆是。

2、生情别恋

        相传此树下下来的黄梨,专贡大唐天子李世民享用,每年作为贡品直晋唐庭皇宫,每年有县衙专程护送入宫。民间故事相传,隋唐大乱,秦王李世民曾率军与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李密、尉敬德等人一路打到高平,军纪严明。单雄信是个十分讲信义和讲纪律的头领,士兵们饥肠辘辘,没有粮食吃。便禀报李世民,想入老农梨园吃梨充饥,李世民坚决不同意。第二天,老农得到消息后和士兵们说,我这梨树,不为富人生,息为贫人长。一文不要,管饱肚子,能吃多少吃多少,一大片梨园让给秦王享用,便摘下大黄梨让士兵们吃。在李世民带兵攻打最困难之际,一位梨农解决了秦王的燃眉之急。秦王坐帝之后,在梨园为老农修了座“梨神庙”,专门一个祁祭秦王遇难,梨农尝赐仙果。

        大唐开元皇帝李隆基,在垂拱年间任潞州别驾,多次来高平考察,对长平之战历史故事和高平大黄梨产生浓厚兴趣,在高平唐庄乡梨园村与村姑调侃演艺,开创了大唐梨园传奇的杰作。成为梨园戏剧之祖,被后人尊封为“伶人祖师爷”,梨园传情和梨园子弟的美谈永载史册。唐开元十一年正月,唐玄宗再次率张说、张九龄等重臣,利用七天七夜的时间巡幸高平,专门为阵亡的赵军40万大军进行生灵超度和祭奠。《旧唐书》为之记载此次的活动过程,李隆基将古杀谷改名“省冤谷”,将丹水改名“怀水”,将大葬沟改名为“望云村”。表达了一代天子对长平之战死难将士的关心,同时彰显了大唐皇帝力开和平盛世的决心和信心。《唐史秘宫》记载:“唐玄宗先天二年(713),诏令高平令建骷髅庙,以祭被坑杀四十万赵卒。”张说在《述圣颂》文中记述到:“潞人怀代邸,咏泗亭,将表潜龙之馆,勒启圣之图。陛下昔居是州也,紫云在天,神光照室,白鹿来扰,黄龙上升,陇出仙洞而神鱼跃,山开禅穴而灵钟韵,谣言合谶,巨迹引途,嘉李傍连,祥蓍自起。昔龙负图而大舜登,狼衔钩而后殷昌。元圭锡于夏禹,赤伏归于汉光。应运协符,希代称宝。未有穹祥极瑞,俶傥环异,如今之至者。愿听潞人以扬丕烈。”张九龄《圣应图赞》记载:“陛下龙潜上党,或托类于云物,或效灵于卜筮。又以潞水之泓深,山鹿之捷走,弛骑是获,万流不湍。非力可能,以明或耀。盖天瑞非常之后,以決如神之策。”张说在“十九祥瑞”中将梨树作为一种神物传庆。李隆基将梨树视作“李唐江山,繁荣昌盛”对待。《皇帝在潞州祥瑞颂十九首奉敕撰》云:“皇帝临潞州,延唐寺有李树连理,皇帝亲如验见,今御书额焉。颂曰:“李兴帝族,寺榜延唐。异枝同?,双名合祥。花转瑶萼,子缀珠光。本支百代,永永蕃昌。”《玉海》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正月己巳如并州,庚辰次潞州,留宴旧宫,给复五年。”《唐书》又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十月壬午如潞州,丙戌中书门下处巡幸所过囚,辛卯赦潞州,给复三年,赐高年粟帛。”上党是李隆基发祥之地,因此对上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泽潞地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上党泽潞地区,诸县为李隆基兴建庙宇,纪念为位开明皇帝。明代弘治《潞州志》记载:“唐玄宗,在长治县东南二十五里,宋延祐元年重修。”  
    要说起高平大黄梨的吃法,可谓多种多种。直接生吃、煮着吃、晒干吃、蒸着吃、炖水吃、烤着吃都有独特的风味,特别是烤梨味道更不一般。高平人最喜欢烤着吃,煤炉烤出的大黄梨更是香甜味美。梨可润肺祛痰化咳,通便秘利消化,对心血管也有好处。但梨性寒,易伤脾胃,不可多吃生冷梨。在大冬可以多吃烤梨,将梨放在烤箱里烤熟吃。如《本草衍义》记述:梨,多食则动脾,少则不及病,用梨之意,须当斟酌,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终不能却疾。有研究发现,吃较多梨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梨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有的科学家和医师把梨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推荐给大家。据说,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梨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近几年冬季,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的空气污染都比较严重。如此当真,梨一定可以派上大用场。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写实梨花的古诗,比较早的是南北朝诗人王融,王融在《咏池上梨花》诗中云:“翻阶没细草,集水间疏萍。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在南北朝之后,脱颖而出,而且最多的是唐代诗人,而最有代表意义的梨花诗是岑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在诗中极大地渲染了梨花的作用,把梨花写到了极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谓千古绝唱。金元诗词领袖元好问,金代末年,在高平、陵川、晋城渡过了人生最主要的青春期,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受地方文化的熏陶,元好问为高平梨花写下了超脱于世的天下绝句。《梨花》诗云:“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妒。”元好问在游历王报村长平故城时,又写了另一首别样的沉重诗歌,《咏废长平城》云:“作计千年复万年,似嫌蒸土不能坚。至今讲武人何在?衰柳残杨在暮蝉。”元好问《初发潞州》诗云:“潞州久住似并州,身去心留不自由。白塔亭亭三十里,漳河东畔几回头。”唐代诗人徐凝,在欣赏梨花时感受更深,被梨花吸引入迷。他在《玩花》云:“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明朝渐校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

        1966年5月,开国大将黄克诚在高平下乡蹲点半年多,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抗旱工作清淡之余,在高平市畜牧兽医事业奠基人,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劳动模范李玉振同志的陪同下,一起饶有兴趣的考察了长平之战古战场,在釜山乡贾村看到黄大梨自费花钱,购买黄梨品尝其美。在离开高平梨乡时,心情沉重的写了一首《长平情怀》诗,表达大将的艰苦卓绝的心境。诗这样写道:“故地梨花怒,老泪纵横川。热土灼人指,记事少石笔。”黄克诚大将借梨花怒放抒发了个人感情,为高平大黄梨又增添了几分含意。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形成两个绝然不同的格调。梨花洁白无暇,表达了黄克诚大将一生清正廉明的革命胸怀,在“庐山会议”刚刚平息,新的一轮“文化大革命”即将开始。前程未卜,气愤难书。故然写出“记事少石笔”精妙绝伦的词句。语出惊人,言无死辞。

3、醉客寻蜜

        在太行山之巅,高平北乡盛传一种地方风味名吃,就“高平十大碗”,“高平十大碗”是北乡大办豆庆事宜的重要宴席,特别是在婚庆事宜上,十分注重吃“高平十大碗”。十大碗,其中有一道甜菜汤,叫“蜂蜜梨汁扁豆汤”,这是十碗中不可忽略的一道名吃小味,在吃之前,师傅是先上一碗清水或白开水,让食客将勺子涮洗干净后,才能食用这道汤。主要是怕勺子上沾染油腻、酸辣杂味东西,影响到“蜂蜜梨汁扁豆汤”甜蜜味道。好味道告诉人们,用蜂蜜和黄梨制做的扁豆汤不仅甜美,而且扁豆是浮出水面,飘在水面之上的。如果做了假,放的是白糖和冰糖之类的甜食,扁豆一定是沉在下面的,这是检验事物真假的一把标尺。梨汁与蜂蜜的自然完美结合,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特殊之物。天造神奇,地造精华。人运良果,时隐物华。
高平是个黄梨大县古今驰名。因梨而富,同时也因梨而寿。高平人最爱吃的是梨,吃不了梨,晒成梨干吃,再泡成水喝。蒸的吃,煮的吃,干的吃,吃法多种多样。据民国老人讲,高平乡下冬夏离不开梨,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笔者按考了一些古书,其中有一本重要的史书,记载了高平一组老人长寿的数据,可以从中得出一定结论。《山西通志》、《晋城大事记》记载:“乾隆十五(1750)年十月,朝廷下诏:妇女年80以上者,赏给绢一匹、米一石;90以上者倍之;百岁者题请建坊。高平县有80岁以上老妇72名,90岁以上老妇13名受赏。乾隆十七年(1752)朝廷诏令:军民年80、90岁以上者,赏给绢、棉、米、肉,百岁者题请建坊。高平县计有80岁以上者144名,90岁以上者5名受赏。乾隆二十七年(1762)二月,朝廷下诏:军民年80、90以上者给绢、棉、米、肉,百岁者建坊。高平县有80岁以上老人153名,90岁以上老人10名受赏。乾隆三十七年(1772)二月,下诏:军民年80、90岁者赏给绢、棉、米、肉,百岁者建坊。高平县有80岁以上老人147名,90岁以上老人3名受赏。”通过四次奖赏老人数字可以发现高平是个长寿多福之县。健康的饮食和良好有习俗是人们长寿的秘密,高平人在饮食上是丰富多彩的,种类小吃多得难于擢指。笔者不想多说健康方面的事宜,一个梨与它关系不太,但是民众的习俗不能不提,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真谛。

4、花期如约

        各地有各地的自然规律,从记载“梨花开”的时间段分析,全面南北大致在25天左右,或上下。在北方,特别是在大黄梨主产区,梨花放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误差。笔者注意观察了几年的变化,即是在一个小区之内都有小差异。着阳时间长的地方,如台地、山岗之上的梨树天花要比沟壑内的早一至两天。就拿高平市境内北大片梨树园区来讲,从城边到丹朱岭,相差三天,伯方村、冯家庄村梨花正盛,管寨、长平、德义正蕾。德义、长平开花,丹朱岭南北结蕾。近些年虽然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梨树开花的季节不太明显,大致在清明前后几天内开花。为了印证笔者的研究论点正确与否,专门对古代写梨花诗歌的作品进行了摘录,供大家明鉴端倪。如唐代温庭筠《嘲三月十八日雪》云:“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韩愈《梨花下赠刘师命》云:“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云:“大堤时节近清明,霞衬烟笼绕郡城。好是梨花相映处,更胜松雪日初晴。”郑谷《旅寓洛南村舍》云:“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岑参《登凉州尹台寺》云:“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杜甫《阙题》云:“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宋代,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杨万里《寒食上冢》云:“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大明《高平志》和大清《高平县志》均记载,大唐到明清,高平大黄梨历朝成为皇家必备朝贡专品。明代(晋),郭义恭著《广志》记载:有上党黄梨入贡之记述。民国八年(1919),长治小林区署在高平寺庄镇王报村建立苗圃,专门培育黄梨种苗。1950年,高平县在此村建立国营苗圃,推广种植技术。

        我们来看一组确切的数字和历史记载,会对高平大黄梨的历史有所认识。据《晋城大事记》记载:1954年春天,山西省、长治专署、县三级科技部门在高平县釜山村开展梨树改革试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使多种病虫害得到要治,并解决了大小年问题。此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果树科学应用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也是高平大黄梨走向科学培育的腾飞之机,被入为长治专署(后改为晋东南行署)拳头产品。1987年5月22日,《太行日报》报道:全市首次在高平县寺庄镇杨家庄村进行机械自控储存梨果技术试验成功,果品损失率可降低3%,百斤梨果年增价值达15.6元。1988年10月14日,在黄梨之乡,赵庄乡靖居村一棵老梨树一夜间梨花盛开,梨花开了一周多时间,一时惊讶世人,参观者络绎不绝。1990年9月4日,高平县马村镇委托山西省食品研究所成功研究出大黄梨系列饮料新产品,并获国家优质品种奖。

        在说到大黄梨成型产业问题时,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50年代,黄梨成为高平的一大产业链,远销武汉、四川、西安、济南等20多个大中城市。在那个年代,也产生了一代楷模。高平市寺庄镇高良村宋德仁同志,因能为梨树治病,还能让梨树高产,成为农业技术领域的一面旗帜,被评为“梨仙”。多次出席山西省劳模大会,成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黄梨史上成为科技领军人物。《高平县志》记载,宋德仁(1917—1987),高平县釜山乡高良村人,农民技术员。他一生与梨树打交道,掌握了一套梨树栽培、修剪、嫁接和防治病虫害技术,被人们称为“梨仙”。他总结出了“冬深耕,春浅犁,立冬惊蛰刮粗皮;勤浇水,多施肥,防病治虫喷药剂;病枝枯枝早除去,保证年年结大梨。”1980年,宋德仁同志完成“关于梨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草履介壳虫发生发展规律”的科研课题,2月4日,通过了由晋东南行署组成的专家鉴定会,被评为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获得园艺师技术职称。农牧渔业部将他的研究成果,在山西、河北、山东等省进行广泛推广,生产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高良村的梨果产量,一年更比一年高。梨果产量由1953年的5万多公斤,增高至1979年的55万公斤,平均亩产黄梨5000公斤,年平均增产50倍,创下历史最高记录。釜山乡大黄梨一下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和消费者争相购买的青睐天然水果。另外,在高平县陈区镇铁炉村生长的一种大黄梨,俗称“铁炉梨”,因铁炉村而名。这种更是硕大可口,一时成为“梨中之宝”,“铁中之果”。据不完全统计,高平在民国时期,梨园面积已多达19805亩,约85万株梨树。在三晋大地上被称之为“千亩梨乡,万顷雪花”。

        在秋季梨熟叶红之时,大黄梨还是青绿色的梨,而不是黄梨熟色。当地老百姓下梨之后,一般要在家土屋之内,特别是在放在地上用草被或棉被要捂盖子,捂一段时间梨自然会发汗,在梨的表层发出一种梨水,也有叫梨汁水的东西,这时就变成了米黄色的“大黄梨”。刚从树上下来的梨,不下火反而上火。经过发汗的“大黄梨”吃了后才是下火、清热解毒的。大黄梨还有一个特点,存贮时间长、耐放,好吃。在地窖、土缸内存放时间更长,一直可以放到次年打春迎春,甚至放到夏至时分。这就是真正的高平大黄梨,伴随高平大黄梨品种还有油梨、红梨、紫皮梨等,但是,同样的土地,有不同的品种。唯有千年不朽的高平大黄梨经得起历史风霜的击打,成为高平四大极品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黄梨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和有机酸等。大黄梨性平味甘微涩,有清暑解渴、消食止泻的作用。大黄梨的果汁中因含有一种与胃液相类似的酵素,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所以饭后,特别是吃肉类和油腻食物后,吃上几片黄梨,确实有益。此外黄梨中的糖、盐和酶有利尿作用,对肾炎、高血压、浮肿、支气管炎咳嗽也有一定的辅助食疗作用。

  大黄梨不仅营养丰富,中医学认为梨性为甘寒,有润肺,清心,止咳,消痰,解肺热,火盛,酒毒,胸闷及气短等;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求原》说:“梨汁煮粥,治小儿疳热及风热昏燥。”《本蜡通玄》说它:“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唐本草》认为它“主热嗽,止渴。”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开春三月毒气大,吃一斤大黄梨,要比吃一贴药还要管用。”在冬季每遇煤气中毒或伤风感冒,当地人都要吃大黄梨来治病,尤其是遇上煤气中毒,将黄梨熬成梨汁喝,效果显著。


图片说明:山西省劳动模范宋德仁生前老照片,被称之为“梨仙”。
(张锁敏·摄影)


  高平素有“梨乡之称”的美誉,主要产区在伯方、王报、寺庄、釜山、高良、北赵庄、杜寨等,北大片成为高平的主要产区,而且大黄梨最为好吃。据林木专家考证,寺庄镇的“梨树大王”,生长茂盛,长于唐初。早在隋唐朝时期就已经成为皇家贡品,特别是李世民皇帝特别喜欢高平的大黄梨,距今高平黄梨已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明朝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誉黄梨为上乘品,有生津润燥、利肺清新、去痰降火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黄梨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和有机酸等。大黄梨性平味甘微涩,有清暑解渴、消食止泻的作用。大黄梨的果汁中因含有一种与胃液相类似的酵素,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所以饭后,特别是吃肉类和油腻食物后,吃上几片黄梨,确实有益。此外黄梨中的糖、盐和酶有利尿作用,对肾炎、高血压、浮肿、支气管炎咳嗽也有一定的辅助食疗作用。

  在高平北大片寺庄、赵庄、釜山、高良一带,在秋天习惯将大黄梨切成片,晒干吃梨片。另外,将梨蒸熟晒干,当梨干吃。这两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当地人一种成功的吃法和妥善保管黄梨的方法,长期吃梨有利身体健康。据大清同治《高平县志》记载,明清高平80岁以上的耆耋者居多,老人与饮食结构不无道理。


  高平市寺庄镇西曲村唐代梨树枝繁叶茂,被称之为“大唐黄梨王”(今被杀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丰收在望的大黄梨!



花季村民浇灌茅粪场景!



大辫子姑娘兴高采烈摘黄梨!

李俊杰推荐

李俊杰文集
最新:相关文章
     

7级



        作为高平地标性的产物,大黄梨似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有人问你高平的特产有什么?那么你肯定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大黄梨、烧豆腐”。这是大黄梨在高平历史发展中的沉淀,是深深烙印的我们心上的标签。

        可是在高平日益发展的今天,似乎不知道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光里,大黄梨突然就那么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犹记儿时,到了大黄梨出产的季节,似乎每家每户都会有大黄梨的身影。招待亲朋也好,送做佳礼也罢,甚至它是我们完全无法避开的零食。

        不知你们是否还记得那时漫山盛开的梨花飘香田野;是否还记得硕果挂满枝头满心的喜悦;是否还记得当你说出家乡特产大黄梨时内心的自豪。可是如果有一天,大黄梨仅仅是算作了我们的历史,我不知道身为高平人的您还做作何感想。是悲哀还是感叹?

般若莲花生推荐

般若莲花生的文集
最新:「大黄梨」是否会成为高平的「历史」?
     

7级

        补充一点吧,李俊杰说的“蜂蜜黄梨扁豆汤”是胡诌八扯,从来都是梅酱冰糖扁豆,梅酱是调节酸甜比,使甜度不至于发苦,冰糖主要是增加汤的比重,只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扁豆自然可以漂起来。

        李氏父子两代不能不说有一点真本事,但穿凿附会、牵强玄化的本事更大,这对做学问的人来说是大忌。研究学问就研究透,历史记载和考古发掘相互印证,得出最终的结论,证实不了就不要下结论。不要为了哗众取宠先拿出自己的观点,选择性地引用史料去印证,这说大了是造假,说小了是忽悠。
黄梨只是高平土特产,知名度非作者所言。文章罗列典故,无可考证。写作篇幅可长,每个地方都有特产,小吃,只能迎合当地人。高平黃梨口感并不好.药用作用,所有食材都有药理作用,你说那

来自 贴吧

铁炉梨是陈区一个铁炉村的梨树叫铁炉梨
省府已经决定扶持高平市大力发展梨树种植,郭省长已经点头成立专项基金!

来自 贴吧

李俊杰先生,请不要再满街跑火车了!!

        李俊杰说梨,满嘴跑火车的毛病该改改了

1、大黄梨是贡品
        中国历史上的梨都曾经是贡品,最早的鸭梨、雪花梨在秦汉,以后历代都有。主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佐证。

        铁炉梨也是黄梨的一个支系,仅果型不同而已,是因为形似高平三甲当年铸造的大炉子火炉得名“铁炉梨”。

        李先生编写的这个故事可以为夏普塞尔作广告用,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兴趣。呵呵,能犒赏部队的大片梨园,居然是老农?应该是大地主了。大地主的梨“不为富人生,悉为贫人长”?李世民可是镇守一地的地方割据势力,不是什么贫人。

        唐玄宗到高平主要是因为他的封地在潞州,为潞州别驾,纯粹是路过高平,考据战争文化?像李先生一样牵强附会吗?学习八音文化?八音文化其实是宫廷文化世俗化后的产物,是明清年间出现的。

2、大黄梨栽培技术独特


        没什么独特之处,所谓的刮皮主要是去除梨椿象等越冬害虫,去除了害虫,梨黑星病等发病自然下降,没有什么独特的,李大师。


3、吃法多样有益健康。
        梨只是一种水果,起到的是补充果糖和维生素、粗纤维的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梨都有药用的功效。从品种上说,《本草纲目》认为“梨品甚多,必须棠梨桑树接过者,则结子旱而佳”。在所有梨的品种当中,雪梨、鹅梨、香水梨三者属上品,才可治病。从口感上说,清代《重庆堂随笔》则认为,“梨,不论形色,总以心小肉细,嚼之无渣,而味纯甘者为佳”。

        虽说是一款食疗佳果,但和其他所有药食两用的食物一样,绝不是多多益善。《本草衍义》就指出“梨,多食则动脾”。又说,虽然“食之甚佳,但终不能却疾”——用来吃吃可以,想靠吃梨来治病的话,那还是不行的。

        上海还有一道用梨制成的传统名点“梨膏糖”,以鸭梨为主料,配以蜂蜜(或冰糖)及杏仁、川贝、半夏、茯苓等有止咳作用的中草药熬制而成。源于明代《普济方》,认为梨膏有良好的润燥止渴作用,可用于口渴心烦、咽痛喉干,或肺燥咳嗽。

        李先生,中国各地梨分为三个大系,数十近百个品种,黄梨也就是北到长治南到焦作新乡,能客观一下吗?
4、梨花成为高平一大景观

        欢迎李先生到安徽40万亩酥梨的梨花节去走走。

评论

品味生活308  的原帖:1

有意思的是意大利人都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到过中国,中国人却认为来过。

真啸风  的回复:2

        控辩双方都是在根据有限的证据否定对方而已,来没来过只有他本人知道,但马可来过没有,根本不影响中国古代与周边发展往来的事实。不过,这个事要是交给李俊杰先生去考证就好办了,马可不但来过中国,肯定还来过高平,因为长平关下有一个蹄印,某个墓地有洋人壁画,说明是马可当年把黄梨进献给了皇帝。

        他干扰了下一代高平人对家乡的认知,高平太需要清醒了,黄金十年过去了,我们还飘飘然吗?时代发展得飞快,而我们还在历史的床上赖着不起来。自以为受尽了历史的恩宠,却不知自己是在抱残守缺。非要到最后一刻才要想到该有所行动吗?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哥牵着您  的原帖:1

        哥,有的吹已经不错了,能让百姓赚钱吹上天也没事,南方人比他还能吹,你们信了南方人才好赚钱,给你举个例子吧,你们和的龙井铁观音白茶什么的全是假的,全是来自丽水茶乡的无名茶,忽悠的你们在喝的时候还那么高兴

        高平黄梨能入历史不管是巧合还是必然,至少历史上存在,我们居然有先天优势干嘛不利用呢?难道长得帅的人比长得丑的人在面试时比有先天弱势吗?

真啸风  的回复:2

这个优势满大街上的梨都有,与动辄数万亩的梨相比,高平黄梨太小众了,如果我说真话,黄梨是即将被淘汰的品种,你认可吗?作为水果,两个优质的性状:肉细,汁甜黄梨都不具备。

哥牵着您  的回复:3

        有市场了,种的就多了,要是现在全国各地都要高平大黄梨,这样种树的就多了,就有规模了。没必要跟大流啊,市场上的黄梨都是皮薄,汁甜,那还有什么特色,我们大黄梨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市场,我们做的就是让广大群众接受了高平大黄梨的特色,只要想到粗皮肉糙就能想到高平大黄梨,居然能入御用梨肯定有道理的,我只能说模仿永远闯不出一片天,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我们要做VIP

真啸风  的回复:4

呵呵,第一,正因为你不去了解市场,当然你叫随大流,所以你注定是小众的,高平现在种得更多的是雨露香梨和丰水梨,黄梨还要继续被小众化。御用梨?你自己百度一下, 看看哪种梨御没用过?做VIP?哥们你是跑安利的吧,不过我很欣赏你的勇气。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重复引用已隐藏 [点击展开]
显示全部评论

来自 新浪

北杨村的观音堂,可作历史了,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

来自 新浪

那是赵军将士的鲜血浇灌而生!~

来自 新浪

第一次知道高平黄梨皮糙是因为没有刮树皮,长见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大高平| 用户协议|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络谣言警示| Archiver|手机版|大高平 ( 晋ICP备14004426号 )

GMT+8, 2024-5-17 20:00 , Processed in 0.070244 second(s), 30 queries .

晋城网络警察

© 2015 大高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