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大高平公众微信

回帖: 0

少年求学

(帖号:03567428)
        1970年,那年15岁。学校的教学秩序基本步入正常,那一年我在五年级读书。

        那时我村成立了七年制学校,也就是从小学到初中一共读七年,也叫七年一贯制。那个时候响应国家号召,“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进行下去了”。那年的开春就赶来了一件喜事。一天公社(那时不叫乡),有两个看似文化人来到了学校,说是来为县里的青训班,来招学生的,学校老师推荐我,让人家看看,也就是面试面试。那个时期我在五年级稍多爱好点文艺,特别是笛子吹的比较好,《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太阳出来照四方》、《公社是朵向阳花》等革命歌曲基本上都能吹下来。《杨鞭催马送粮忙》,这首笛子独奏曲吹的更有特色,当然也会点简谱,还会吹口琴,还会吹謎(一种简单的乐器,用竹子做的,竹子桶上有六个孔,能吹出简单的音调,一般适用小孩初学),由于有点音乐爱好,人家让我吹了吹笛子,觉得我还可以,就随时告诉我,下星期到乡里(那时叫公社)进行第二轮考试。在乡里考试时,加了一项识简谱,结果都还满意,这样,就又推到了县里。

        大概是五月份的时候,到县里进行了第三轮考试。这次竞争对手特别多,吹笛子这个项目的就有十几个。考场设在工人俱乐部,那天考试时我排在了第五位,考官和观众坐在台子下面,第一排坐的是考官,二排以后坐的是观众和要参考的学员,轮到我考试时,头上直冒汗,进城都很少,在加上在这么庄重场合,又坐这么多的人,心里一直在打鼓,但硬着头皮也的唱完这出戏,我忐忑地走上来主席台。当然我要拿出最拿手,《杨鞭催马送粮忙》,这首曲子来演奏,演奏开始一切正常,自己感觉流利顺畅,没有跌旮旯的感觉。在十几个吹奏笛子中,我还排在中上,算是不错的那种。但是后来没有任何消息。据说竞争对手很多,这个项目只要一至两名,我就自然淘汰了。

        不过这次给了我好多见识,我认识了好多人,像现在很有名的张爱珍,程国才,师富才等都是那时认识的。那时还有个收获,就是美美地吃上了白面馍馍,虽然没几顿,但印象很深刻,考试完了,我们到人民剧团院里,排上队,拿上大碗,等着吃蒸馍,半斤面一个大的蒸馍,还有一大碗喷喷香的猪肉菜,那个香的不知道有多美,吃起来高兴的不知道怎样形容才好。虽然过去四十五年了,吃蒸馍加肉菜的记忆是那样的清晰,因为那是饥饿太深刻了。还应该提的是,晚上睡觉是在一中的学生宿舍,土炕,学员一字排开,我和师富才住在一个炕上,也就是那时第一次知道这就是高平一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大高平| 用户协议|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络谣言警示| Archiver|手机版|大高平 ( 晋ICP备14004426号 )

GMT+8, 2024-6-12 03:36 , Processed in 0.048424 second(s), 20 queries .

晋城网络警察

© 2015 大高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