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大高平公众微信

回帖: 0

山西大历史1980

(帖号:03567761)
        这几年,实在是让山西人垂头丧气。

        先是强劲的中共“打虎拍蝇”。山西七名省部级高官被拍进高墙大院,带头大哥太原先后三任市委书记,三任公安局长落马;其他10个兄弟地市(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临汾、运城、长治、晋城)们也不省心,不是市长被干掉,就是要职部门的领导纷纷失联,最紧张的时候,山西省管干部一度空缺近300人。
再接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煤市交易结束了“黄金十年”,“简单粗暴”的山西煤炭遇到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市场就是这样无情,翻脸比翻书还快。最新的GDP统计,上半年山西全国排名倒数第二,沦落到新疆西藏,青海宁夏都不如了。比倒数第一的辽宁只多了0.1个百分点,如果国务院也实行末位淘汰的话,山西就快下岗注销了。
山西还有没有未来?
现在的山西人,就这样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捱到了2015年的末尾。
山西算不算走到了生死存亡危急之关头?

(一)
要回答这些问题,单就当下说当下,是很难求解出正确答案的,我们必须跳出当下的时空,从更广阔和深远的空间里追寻。所谓“知己知彼”,核心其实是深度了解自己,但可惜,无论对人对事,我们大部分人恰恰都做反了。
山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当我们人云亦云喊出这句口号的时候,有没有明白这五千年来,相对于中国历史,山西到底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山西真的是“不东不西,不是东西”吗?还是自古就是贪官污吏沧海横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最根本处的文化基因,还在于我们的所处的环境空间里,不妨从我们的地理说起吧。
当我们的“大历史观”由此出发,就会发现,山西确是一个相当“傲娇”的所在。通俗点说,在山西内部,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基本各处于一个分散的集团。或者我们可以说:山西,是“二山五河”众筹起来的一个行政单元。


(二)
不是说“人说山西好风光,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嘛,怎么又多出个“五河”?这就是《金刚经》上佛说的,所谓“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啊,“二山”是山西的外相,他的实质,实则影响山西的,而是他内在的“非相”——即山西省境内的“五河”。
从北到南,这五条河流分别是: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漳河、沁河。
这五条河,以他们为流域划出的阵营,就是当今山西真正的地理格局,也是其影响发展的格局。
混在桑干河流域的朔州和大同组成“桑干帮”,这一帮派拥有500万子弟,如果他们沿着河走,能一直走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所以“亲北京”是其主要特点。
忻州是有些分裂的,是山西11个兄弟地市里的“双子座”(汾河+滹沱河),也是唯一一座横跨山西东西两界的城市;但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滹沱河,这也是一条声名在外的大河,不仅带动了黄金两岸的忻州和阳泉,还横切了河北全境,直到进入渤海。
漳河,沁河,分别是长治和晋城的母亲河,这俩兄弟虽同处晋东南,但从来同床异梦。长治沿着漳河,出山西,进河北,混在了华北平原;晋城跟着沁河直接向南跳进黄河,浪的是中原大地。
汾河流域的阵营城市分别是:忻州(西部)、吕梁、太原、晋中、临汾、运城。这是一个超高配的豪华阵营,代表着山西的主流,此流域无论GDP,还是人口面积,是其他四位小帮小派所不能比的。
汾河帮虽然是带头大哥,但以上四个小弟其实谁也管不住。血管子里没流你汾河的水,吃喝拉撒没沾你汾河的光。只能说,我们哥们四个共同和你组成“山西集团”,股份少时少了点,可再少也是“股东”之一啊。


(三)
为什么要从河流水域作为了解山西的入口?这是因为,人类的文明进程,以及由此进行的不同文明文化的区域划分,就是以河流流域为命名的。比如我们在教科书中熟悉的,“两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印度、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自然科学中,人类的祖先最早来自于海洋。
可以说,一条河不仅孕育了一个地区的文明,更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和性情。
我们说到山西的这五条河流,他们迥异的文明,才是组成山西真正面貌的矩阵。从此以后,要准确的认知山西,就要跳出仰望“二山”的视野窠臼,更应俯身大地,零距离的徜徉于“五河”文明。


(四)
“二山五河”的山西,如果要在华夏五千年文明中排座次的话,保守估计在前三。
这里的保守估计,是指综合考量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下的判断。如果你觉得“不服”也没关系,你一个人才活多少年啊?我们现在还活在“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互不否定”的调整语系中呢,遑论五千年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这里,只客观列举山西在历史上的“事功”。这些“事功”会帮助重新认识厚重山西。
总的来说,山西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干了三件事:帮助中国在地球的人类文明中完成国家的“初始化”注册;帮助少数民族完成“汉化”,主动积极开展边疆与地区的维稳工作;输出优良人种,帮助周边省市延续与传承灿烂的中华文明。


(五)
这三件大事发生的年代分别发生在:公元前25世纪(你没看错);公元1世纪到10世纪;以及公元14世纪。
上古时期,炎帝和黄帝,各自率领自己的部落,在黄河流域打了个昏天黑地。炎帝神农氏,主要活动的场地,就在山西的晋东南一带,今天的高平,留有大量的遗迹。后来神农的后代在黄河流域天天吃饭睡觉打豆豆,终于活腻歪了,跨过了黄河,选择到南方流浪,最终定居长江边上的湖南。
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谁来传承“炎黄子孙”?这些七零八落的部落要不要有一个组织?这时候,三个山西人,前后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这一使命,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尧、舜、禹。
今天的山西的临汾,就是尧都所在,尧,贡献了“禅让制”,从此部落领导人,开始“有德者居之”。舜的都城在今天的山西永济,此人以“孝”文明,被后来儒家所推崇,但他最大的作用,是发现了禹。
禹这个人不简单,通过治水获得了极高的威望,威望转化成权力,就建立了夏朝。禹为了巩固江山,开始了制度化的设计,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当时所谓的天下,也就是人类密集活动的两河流域一代,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从此,封建国家的雏形出现了,他的都城最早便在今天的山西夏县。
这三个山西人相继接力,中华文明从一盘散沙开始向有组织的国家形式传承。历史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个山西人来完成使命?这还是因为山西的地理,外部的黄河泛滥成灾,实在不宜人居,只有山西的五条河流相对水量较小,水流较缓,给予了脆弱的先祖们生存立足的条件。


(六)
从公元1世纪到10世纪,山西最大的贡献是,帮助“少数民族”批量实现“非转农”,进入我大中华文明体系。
要知道,在五千年历史中,占据95%的时间里,“农业文明”是全球体系下最先进的文明。
“汉化”成功了,中原文明才可能实现大一统,第一帝国的秦汉,第二帝国的隋唐,第三帝国的明清,皆是如此。
“汉化”失败了,就啥也不说了,就是“五胡乱华”,就是“五代十国”,就是“一代天骄射大雕”,就是“留发不留头”的暗黑岁月。
确切的说,三大帝国阶段,前两个的大一统,山西起了重要的作用。后一个,因为当时的政治中心从山西之南转移到了之东的北京,山西的这个屏障失去了过渡的作用,退出了书写历史大事的话语权。
但在10世纪以前,山西的军事地位影响着中原王朝的气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前四千年,政治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确切的说,在今天的陕西西安,河南洛阳。他们和今天的山西太原,达成地理上的“铁三角”关系,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元14世纪以前),他们就是今天的“北上广”,是全国绝对的“一线城市”。
限于篇幅,我们只谈谈隋唐。隋唐的都城虽然在西安(武周时洛阳),但在隋朝时,太原是整个河北道(黄河以北)的“首都”,是隋炀帝杨广外放边疆大吏时的地方,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上海;唐朝时,太原是“北都”,大唐王朝的“陪都”,是李家王朝发迹的老家。
太原,西安,洛阳,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就是“石头剪子布”的关系。相关制约相互平衡。尤其太原,是中原王朝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平时负责“胡转华”的汉化工作,战时担当战争的纵深防御与反攻。
当然,反过来也是。
鲜卑这个少数民族,就是先占领山西的雁北地区,今天的桑干河流域,386年建立北魏,定都大同,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局面。之后,继续南进,最终定都在洛阳。
笼统来统计,大约从商周,春秋时期,到公元10世纪,山西累计开展的“胡转华”工作,帮助了至少十几个游牧的少数民族走向农耕文明。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条戎”“南匈奴”“鲜卑”“西突厥”“沙陀”都成功实现了“非转农”。
但是“非转农”也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五代十国”时期,其中“三代”都以太原府建立根据地,分别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山西人民处身在各种不稳定的“系统”中惨遭“实验”,黑屏,掉电,卡顿,谁用谁受罪。


(七)
山西为中国做的第三件大事,发生在公元14世纪。
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公司开业,霸道总裁朱元璋一上任,就发现元朝统治的89年留下的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还是因为“汉化”失败的蒙元统治集团。第一,你骑术再好,但掠夺的东西并不能算进国民生产总值里;第二,元末连年战争,谁还顾得休养生息啊。
人,是第一生产力。朱皇帝当时考量从两宋时期到现在,1.2亿人祸害到了6000万,减员50%,得想办法增加人口才行,尤其河南、河北,两个省的人口加起来都没山西多。
好吧,山西。
朱元璋选中山西的原因,除了当时的山西人多,410万,更由于山西的人口素质好。这也是有原因的。
上文中我们谈到,山西是“二山五河”的地理结构,山地丘陵占到总面积的80%。这意味着,公元10世纪以来,金灭北宋,元宋联合灭再灭金,蒙元灭南宋,元明大战等一系列以游牧民族“骑兵”为主的宏大战役中,“非主流战场”山西是稳坐钓鱼台的。
山西这时期主要就干一件事,“多生孩子多读书”,别等国家放开二胎的号召了,有能力就要主动干提前干。在当时“两个中国”的现实环境下,淮河以南的“南宋中国”,临安(杭州)是其文化中心,但在淮河以北的“金元中国”,山西(太原)是绝对的文化中心,当时全国设置的10个考区,山西就占了3个。太原的政府税收仅次于首都(元)北京,繁荣的印刷业等三产业,在北中国有着绝对的地位。
山西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朱元璋就想把“有钱有才”的山西人撒向祖国各地去生根发芽。
从洪武六年(1373)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元璋朱棣这兄弟俩,接力五十年,迁出山西优质百姓约100万人,撒向了安徽、河北、河南、山东、京津等地。史称“明朝大移民”,从此才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同大槐树”一说。
没有山西人贡献这一百万,朱明王朝不可能到16世纪初人口就突破2亿,明万历年间,大明公司的产值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巅峰,GDP占世界比重55%,是现在美国的22%两倍多。


(八)
公元14世纪,也是山西的一个历史分水岭。
这个百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山西人被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朱元璋强征到祖国各地,支援生产(生人+创业);第二件事,是当时的中央政府给了山西人一个特权牌照:开中制。
说“开中制”是特权,是因为当时经营食盐是国企干的事,现在,山西人通过向边疆(包括大同在内的“九边”)运粮,获取了这个特权。
山西人这么一玩,就玩出了五百年的晋商史。五百年晋商,先是平阳(临汾),泽潞(晋城长治)商人发力,把生意做到了黄河长江流域;后来居上的晋中商人,则把商业帝国覆盖到了东北,蒙古,莫斯科。
《五杂俎》记载,“富室称雄者,江南则推徽商,江北则推山西;最富者山西人”。
如果给“开中制”一个政策的后评价,600年后,我们可以说,这个政策的实施,促使山西率先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从“农业立省”向“商业贸易立省”进行了革命性的转变。
山西北部最边界的桑干河流域大同,成为了最早的国际贸易城市,它是中俄万里茶路的中转站,山西商品的集散中心;山西南部的晋城,也参与着“居间贸易”,他们依靠庞大的物流,快递出煤铁潞绸与党参;山西中部的晋中,更是世界金融体系的设计者,“汇通天下”是现代银行业的始祖。
也就是说,山西五千年的历史中,跟挖煤有关系的,只有现代这半个多世纪!


(九)
确切的说,1949年至2008年,山西原煤输出占全国的23%。
如果再确切的说,1980年,在山西五千年的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是600年前的“开中制”后,又一个深远影响山西命运的历史拐点。
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在我们梳理了五千年山西影响中国命运的“三件大事”后,现在,我们需要近距离观察中国近代史,尤其鸦片战争近200年来,山西在其中的角色扮演。
1840年,英国率先逼迫满清政府打开国门,促使清帝国融入世界政治体系。从此后到1937年日本侵华,足足上演了一百年血淋淋的“丛林法则”。大英帝国敲开中国之门,是因为中华帝国在17世纪以后,基本陷入了停滞。
中国陷入了停滞,表面上是国家统治者“闭关锁国”的政策,实则上,是支配帝国决策人“道德体系”的思想意识系统未能及时跟进的结果。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盛极一时的“两宋”,两宋的GDP总量,峰值时占世界比重的80%,如果仅靠农业,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像中国的火药最终用来制造烟花,而不是改进火炮一样。中国统治者的道德体系,不会让资本偏离“道德管治”控制的权限以外,“重农抑商”是当时无论“治统”和“道统”的共识,“性善论”的本质是统治系统自上而下进行的顶层制度化设计,是处理内政外交的最大公约数。
简单来说,历史上的中国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做“世界老大”,但中国没有这个愿力。经过几千年混乱征伐,中国的思想意识系统已经更文明,早已跳出了“丛林法则”的落后体系。可惜的是,别人没有,“大航海”时代来临以后,茹毛饮血进化不久的西方人,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极速生产力,开始了征伐和同化。
满清的灭亡,归到根本上是以下两个问题上的失败:一,国家的现代化;二,民族矛盾。
尤其的是“国家的现代化”,国门打开之后,统治者被迫进行了一系列政经体制改革,包括对军队的现代化,甚至成立“议会”都倒排了时间表。“改良”不成,孙中山奋起“革命”,积极融入世界体系。
世界体系无有好坏,融进去,才有可能进行改变。
因为融的是西方的体系,中国要走过的道路,有迹可循。包括大规模的土地开发,矿产开发,都是满足大众之利益和欲望的驱动。也就是说,在这种经济体系下,山西的煤,非采不可!
1898年5月,山西巡抚与福公司(英国)签订了《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的章程》的合同,根据合同第十七条,当时“福公司”已经提出修建一条自泽州(山西晋城)经河南至湖北襄阳的铁路。这是山西煤炭大开发的前奏,此事后来因山西山地地形的技术难度,终未施行。
之后各种战乱,外国资本欲购买山西矿权,晋商联合爆发各种“保矿运动”。
阎锡山统治山西38年,天时地利,山西之煤炭也并未进行大规模开采。
1949中共建国,“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1971年进入联合国”,轻工业蓬勃发展。厚实的煤层,依旧沉睡。
但是,这沉睡的时间,已经到了被唤醒的前夜。
1980年,就这样来临了!


(十)
是谁又重新打起了“煤”的主意?是山西人自己。
1980年的前一年,是1979年。
1979年对当代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这一年,拨乱反正的国家领导人,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中国在短暂三十年沉寂后,再次融入世界体系,不过这一次,是我们主动的。
快速的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开始剧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山西提出了“鲁尔梦”,鲁尔是德国的一个工业区,山西人想在全国的角色中一心一意扮演好“能源供应”的角色。这个想法,放在其局限的历史条件中,是成立的。
1979年9月19日,山西省委、省革委正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呈报了一个名为《关于把山西建成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报告》。
1980年,国务院回应了这份报告:支持山西做强能源基地,重金支持煤炭产业!
从1980年开始,山西全身心开始耗进了煤炭上。
开始国家资本进入,其后私人力量跟进,“二山五河”,自有史来,陷入最大的人为干预危机。
截止目前,山西已累计生产140多亿吨优质煤炭,但山西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截止至2015年,山西煤炭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至少达770亿元;估计至2020年,煤炭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至少达850亿元。
三十年突飞猛进的“开采”,影响更多的是人伦。生态可以修复,经济可以转型,扭曲的人伦如何反转?
山河依旧,人心不复。


(十一)
我们山西人很笨吗?还是我们这一代的山西人,太过急功近利了些?
纵观上下五千年,山西人一点也不笨。
要知道,是尧舜禹这三个山西人,对“国家”最早进行了制度设计并传承;至少有2000年的时间,山西是“夷转华”“非转农”民族大融合的执行者;14世纪,山西输出百万优秀儿女,修补伤痕累累的战后中国(近代抗战时期仍是)。
即使当下所谓的电商各种模式,山西人也早有“创新”。“O2O”最多不过干掉中间商,但聪明的山西人曾经直接干掉过开发商:
邻省文化大省山东,曾在公元前成功输出“孔子”与“孟子”,圣人孔子周游列国(省)传教,在山西的东南端,被晋城俩小孩拦住,孔子无法推销,悻悻而返;随后,山西人很快推出自己的产品——“武圣人”关公,并依托晋商全国“铺货”,你文圣人讲“仁义”,我武圣人讲“忠义”,文武双全,性价比更高。
山西文水的武则天,一路打怪,干掉皇帝直接做皇帝的“生产商”;“超级接盘侠”山西太原人狄仁杰,让武则天爽完之后,妥妥安排好李氏再续江山,不动一兵一卒。二人联手玩转李唐,谁现在还记得唐朝有几个皇帝,大家只看《武媚娘传奇》和《神探狄仁杰》系列。
就是当代,山西的“二山五水”继续滋润着文化土壤。
科技界我们输出百度的李彦宏,乐视的贾跃亭,写《三体》的刘慈欣;文化界我们输出贾樟柯,宁浩,尤其贾导,干掉国内的中间环节,直接在国外获奖,墙内开花墙外香,根本不走寻常路;政治上,我们常委里有“两山”,怎么,还不够吗?“宁遇阎王,莫遇老王”,颤抖吧,贪官。
这些优秀的人才,是山西人的杰出代表。
但更多的山西人,在这暴风骤雨的三十年,失去了方向。
至少要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走出“煤”带给我们的影响,消除“1980”带来的各种后遗症。
山西怎么办?攘“外”必先安“内”!


(十二)
山西的“五河”体系,是五个不同利益诉求的集团阵营。
以大同、朔州组合的的“桑干帮”,以忻州、阳泉组合的“滹沱帮”,“漳河系”的长治,“沁河系”的晋城,以及绝对阵营,豪华高配的“汾河派”。“汾河”是盟主地位,“汾河派”里的带头大哥,就是太原。
如果山西经济是“一煤独大”,那太原在山西的城市群就是“独领风骚”。
在山西,太原一直缺乏像模像样的竞争对手,像青岛之于济南,洛阳之于郑州,深圳之于广州,高雄之于台北这样的第二大城市的出现,使太原长期以来独立支撑三晋大厦。上世纪八十年代,煤都大同曾一时风头响亮,但很快淹没在同质化竞争的兄弟城市群中。
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太原的最佳搭档,还得在汾河阵营挑选,晋中,临汾,运城,都是有力的竞争者。吕梁还在苏醒;晋中离太原太近,很容易被“边际效应”边缘化;临汾经济结构“派系林立”,短期内难能整合崛起;唯有运城,得门势之利,有突围之可能。
汾河湾的事情说完,才轮的上晋东南。在争夺区域中心城市的霸业上,这一区域很可能出现“双中心”,漳沁长期争霸,相互制约平衡的局面,在山地的晋东南,是常态化趋势。虽然该区域内的唯一机场落户长治,但国家规划布局中的郑银高铁,将使晋城成为区域交通枢纽成为可能。
大同与朔州,规模总量上差异明显。朔州似乎已经习惯活在大同的阴影里,毕竟,出了雁门关,抱团取暖的就只有他们哥俩。在家靠父母,出门就要兄弟。大同的优势在于他特殊的区位,皇太极当初就是绕过铜墙铁壁的“关锦防线”经大同进的京,这里还是中俄万里茶路的重要节点。大同的雄起在于打通历史基因的任督二脉,这也是老耿曾经要做的“千秋伟业”。
忻州,实际上是山西大同之外的第二门户,尽管地域面积三晋称雄,但境内多样化的山川水系,使得忻州“大而无力”,在东西经历汾河与滹沱河的撕扯还不够,还有180公里的黄河在此如老牛逶迤。佛教圣地五台山是忻州在全国被识别的名片背景,与太原的差异化竞争才是发展之路。阳泉市地域面积最小,是山西的东大门所在,滹沱河文化对其的塑造与影响更深。
如何有效整合兄弟城市,改变晚清民谚中“欢欢喜喜汾河湾,凑凑夫妇晋东南,哭哭啼啼吕梁山,死也不出雁门关”描述的的图景,是考量新一代山西人智慧的时候。先是大西高铁通车(汾河湾+滹沱帮+桑干帮;目前只有太原到西安通车,汾河湾依然先行受益),又是太焦高铁立项(晋东南阵营),“二山五河”至少在跑道上正在缩小差距。


(十三)
煤炭?这事儿已经翻篇了。五千年山西,最鼎盛时候,山西人不是因为煤炭;反过来说,现在山西处在低谷,我们也不能抱着煤炭一味叹息。
煤炭这件事,确实翻篇了。再过三年,五年,十年,我们将会更少的谈到煤炭,它对山西造成的伤害也好,引起的“辉煌”也罢,这事说着说着就过气了。
从1980年到今天,基本可以宣布,山西鲁尔梦碎。
山西的经济,山西的官都栽在了“煤”上。
山西的明天怎么办?这样一个宏大的课题,不是我一个小人物所能回答。
我只知道,当我们的人生处于低谷时,他接下来的每一步努力,都是向上的方向。
我一直以作为一个山西人而骄傲,我敬佩我们的先祖,为参与“中华文明”建设所付出的各种智慧与艰辛。他们在各种历史条件下,总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很快进入行动的角色。
我们用35年试错,并很快抽身反省。山西并没有输!
我们回顾历史,不是炫耀“祖上阔过”,而是从历史中寻求启迪,寻找精神。
然后,开创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大高平| 用户协议|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络谣言警示| Archiver|手机版|大高平 ( 晋ICP备14004426号 )

GMT+8, 2024-5-16 18:23 , Processed in 0.051406 second(s), 20 queries .

晋城网络警察

© 2015 大高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