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大高平公众微信

回帖: 0

贾法屯:让传统黑陶工艺焕发生机

(帖号:03568598)

来自 高平政府网

  在马村镇东宅村,有一个僻静的小院,住着一位名叫贾法屯的黑陶艺人。这个小院,是他的家,也是他黑陶艺术的创作基地。虽然并不起眼,但慕名前来的人却络绎不绝。来访的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看看他,是如何将黑陶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件件精美古朴的黑陶……

  潜心学艺  终有成果

  从小就喜欢美术雕刻的贾法屯在初中上学时,受到当时美术老师吴老师的启蒙,对美术工艺绘画雕刻产生了极大兴趣。初中毕业后,那时家庭条件并不好,当地也没有美术课的培训班,但对工艺美术的喜爱让他内心有着太多的不甘。几番思考后,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只身一人闯到省城太原,一边打工,一边参加美术培训班,这一学就是三年,而对于挚爱工艺美术的他并不满足于此。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山东济南有高级工艺美术函授学校,便报名参加进一步深造学习。他勤学上进、刻苦学艺的劲头渐渐在村中传开,1987年秋天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他来到首都北京学习烧陶技术。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为了尽早学成烧陶的手艺,贾法屯走着、站着、醒着、睡着都在琢磨烧陶,甚至吃饭拿筷子的时候,也在模仿拉坯手型,他对黑陶的热情已经“走火入魔”。他在自家的窑洞内弄了个小作坊,全身心投入到黑陶的创作中。揉泥、定心、压坯、点雕、线雕、浅雕、深雕、镂空雕刻……练了上万个泥坯后,他修长的手指变了形,不仅关节粗大,食指和中指异常坚硬和肿大。为了刻画人物的小细节他会花半个多月进行点刻,每天坐着用刻刀一下一下点着,只要有一下力道不同,作品就会有瑕疵。

  在采访中他说,记得北京学艺归来第一次烧陶时,把精心做好的泥坯小心翼翼装进自己做的窑里用炭进行烧制,当满怀希望开窑后一看,发现泥坯还是原来的颜色,并没有烧成黑色,当时内心深处感到万分沮丧。后来通过多方求教,反复琢磨,每天废寝忘食的做记录,经历上百次的试验后,终于烧制出了自己的第一件黑陶工艺品。说起这些辛苦的经历,他微笑中带着甜美和欣慰。他的爱人聊起丈夫烧陶的经历,感慨地说,“起初并不支持他做这项工作,因为烧陶最怕的是没人要卖不出去,没想到做出来人们还挺喜欢。他最大的优点是坚持和能吃苦,他的执着感动了我,现在我们全家都很支持他,希望他继续做下去。”

  传承文化  创新发展

  古老而又陌生的黑陶“皇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瑰宝。《周书》记载“神农氏耕作陶”,说明远在神农炎帝原始农耕文明时期,陶器已产生。神农炎帝在高平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高平可谓黑陶发源地。为了把这项古老的传统工艺技术传承保留下去,他言传身教,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艺教给自家的孩子,希望他可以学到真谛,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他告诉我们,现在高平的黑陶工艺已经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所学的技术是比较全面,掌握了核心,这更要有人传承和保留。他的朋友李旭太说,贾法屯为人和善厚道,对朋友很关爱。在烧制黑陶上他不仅专业而且很能吃苦,我心里佩服他。

  随着黑陶厂名气的提升,订单随之增加。可是,黑陶的烧制却是个慢活细活,从陶土、淘泥、饧泥、揉泥到拉坯造型、整型,再到雕刻、抛光、装窑、烧窑,每个环节都是纯手工制作,无法复制,一个黑陶的烧制过程至少半个月。他说,现在他更想做一些精致的、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同时在造型设计、图案设计以及雕刻设计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力求形式多样、独树一帜,为黑陶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技术力量。

  将传统工艺与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是贾法屯的一个梦想。他的作品古朴典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造型变化多端,表情栩栩如生。在贾法屯的书房里,放着诸多奖杯、牌匾。他的产品屡次在国家、省、市区展览活动中获奖。“把黑陶文化发扬光大是我的梦想!作为一名陶艺师,必须加强传承与创新共进,保护与开发并重,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和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元素和文化符号……”贾法屯自信地说。

  如今,贾发屯仍在自家小院制作黑陶,用粗糙的双手打造一件件精美的黑陶工艺品。每到节假日,小院里就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这里,他不仅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还为游人讲述黑陶的历史,为孩子们教学上课,传承着古人的智慧和技艺。(和益群)

山西高平推荐

山西·高平
最新:高平市锦华街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首次公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大高平| 用户协议|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络谣言警示| Archiver|手机版|大高平 ( 晋ICP备14004426号 )

GMT+8, 2024-4-19 09:41 , Processed in 0.053086 second(s), 24 queries .

晋城网络警察

© 2015 大高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