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大高平公众微信

回帖: 0

我不支持金融保护主义的原因

(帖号:03561144)

讨吃者

汇率失调往往是贸易摩擦的前奏。但迄今为止,尽管中美两国之间不时出现带有敌意的政治言论,但全球储蓄盈余国与借款国及消费国之间的汇率失调并未招致灾难。购买美国货条款以及为破产汽车企业纾困所造成的破坏力,远不及上世纪30年代《司莫特-郝利关税法》(Smoot-Hawley Act)制造出的贸易壁垒。不过,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实际情况是,我们在私下施行了金融保护主义,或许很快就将公开推行保护主义。
在2007年8月之前,全球银行业的自由化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并促进了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跨境资本的流动。这种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益处是,借款人不再需要自己接近贷款人。自去年9月份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以来,贸易信贷就变得不足,从而导致国际贸易锐减。这种后果与任何限制进口措施所造成的影响同样严重。不过,金融回归稳定将减轻这种影响。一种更为持久的问题在于,外资银行撤离跨境活动。在危机之中,资本和金融流动往往表现出一种返巢的本能。目前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监管,强化了这种本能。
如果母国的银行相对于自身的经济规模而言过于庞大——冰岛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它们或许无力承担对国外储户的义务。许多国家都有可能属于这种类型。例如,驻纽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贝尔(Geoffrey Bell)指出,冰岛银行负债是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54%,而瑞士为644%,这促使人们提议强迫瑞银(UBS)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削减规模。与此同时,东道国不太乐意在本国设立外资银行,特别是以那种只由母国资本支持的分支机构形式。东道国监管机构因此会要求,更多业务要通过在当地注册、资本充足的分支机构经营。
正如国际清算银行(BIS)上周在年度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这种金融去全球化属于金融保护主义。通过威胁削减跨境资本流动,这种监管将导致商品和服务贸易规模缩减,由此减缓增长和发展。
国际清算银行表示,缩减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将以牺牲经济规模和范围为代价。因此一个更为安全和稳定的金融体系,或许效率会有所下降。一种更为根本的保护主义威胁在于全球失衡,这正式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亚洲、北欧和石油经济体的过度储蓄造成了通货紧缩。全球要想避免陷入衰退,就必须以其它国家的借贷和支出对上述储蓄进行调和。为了应对全球衰退,过度储蓄的国家放松了财政政策。但在德国,这种做法显得极其勉强。日本更愿意放松财政政策,但该国公共部门债务负担是如此之重,或许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希望实施紧缩政策。中国的财政扩张政策更多的是通过增加投资,而非加大消费,这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储蓄高于投资的盈余所对应的是经常账户盈余。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过度储蓄的国家会继续指望其它国家(尤其是美国)为其出口提供倾销场所。但美国为什么应该以另一场负债盛宴和随后的经济崩溃为代价,采取这种做法呢?美国人会问,他们凭什么该让自己的后代背负沉重的债务,而只是为德国、日本和中国人提供就业机会?
因此,限制进口的政治压力必定会上升。唯一能够说得出的积极因素是,一些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令过度储蓄国家震惊,并进行结构性改革。但这种做法有点像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大高平| 用户协议|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络谣言警示| Archiver|手机版|大高平 ( 晋ICP备14004426号 )

GMT+8, 2024-4-28 23:40 , Processed in 0.048671 second(s), 18 queries .

晋城网络警察

© 2015 大高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