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大高平公众微信

回帖: 0

高平苏庄村:古村落绘出农村新画卷

(帖号:03567740)

来自 高平政府网

        “其地:游山西峙,拱屏障以增妍;丹水东环,漾文澜而竸秀。藏风聚气,诚一邑之胜境也”,当走进自古便享有盛名的苏庄村,只见古朴深厚的深宅大院,精致华美的雕刻艺术,别俱风韵的石板老街,一座饱经历史沧桑的太行古村落呈现在眼前。尤其走在苏庄村古韵质朴的明清一条街上,看到清晰如新的砖雕,生龙活虎的瑞兽,更是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仿佛变成“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畅游在热闹繁华的寻常日子里。
  
        苏庄村位于我市南八公里处,坐落在牛山脚下,背靠游仙寺,东临丹河水,太洛公路穿村而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村里民居星罗棋布,古街老巷旧貌犹存,是一个晋商大院高度密集的古村落。其中仅清朝中前期的院落就有近百处,是我市明、清民居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村庄,故素有“苏庄民居冠全县”之称。2010年12月苏庄村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明清古居彰显历史底蕴



        苏庄村历史悠久,是一个以清代晋商宅院为主要建筑的古村落。无论是迈进拥有精美木雕和石雕的翠锦堂,还是穿行于宏伟高大的七宅院;无论是跨过历史悠久的深宅大院门槛,还是穿巡在饱经沧桑的明清一条街;无论是走进北方标准的四合院,还是三进以上的串串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居民建筑艺术珍品。
  
        相传明代中叶以前,苏姓在此建庄,故取名苏庄。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代开始有李、贾、杨等姓迁居于此。人口剧增,村庄扩大,明末清初贾杨两大家族的兴起,加快了苏庄村落的建设。一方面在苏庄修建了大量的豪华宅院,扩建了村庄。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贾杨两家出现多位文化社会名人,其中杨家30余人,最高品位高达三品,贾家也有20余人,最高武举人。清末到民国这段时期,苏庄贾杨两家的发展几乎到了鼎盛,生意遍布荆楚,进入了外延阶段。古村落“以一条正街贯南北,六支小巷连东西”和“四庙八阁一堂一塔”的格局基本形成。
  
        贾杨两大家族现存大量宅院,总占地面积为2948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951平方米,保留完好的院落共有24个,分别是老桥底院、厅房院、帐房院、七宅院、后七宅院、南七宅院、北杨老院、敬胜居、大份院、陈家院、东棱上院、春生堂、协恭堂、崇文院、翠锦堂、槽房院、沟底院、追远堂、仓院、贾氏老院、九宅院、油房院、杨家东院、杨家老院。这些大宅院,集中体现了清代不同时期我市古民居建筑的特色、风格和演变过程,同时也记载着苏庄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发展的商贾密集,民居冠全县的大村落的发展历程。
  
        科学规划建设秀美村庄



        苏庄村土地宽裕,资源丰富,土肥水浅,历来是我市重点粮区之一。近年来,该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明清古建筑群为平台,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一特色品牌,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挖旅游观光产业潜力,以农家乐为龙头,发展吃、住、游、购、娱等一条龙服务的地方特色产业,相继发展苗木、生态园林、农业园区、温室春秋大棚、多种养殖业,引进年产值5000万的银生砼搅拌站,积极扶持私营企业华宇工贸有限公司实现再就业150余人,流转土地1500余亩为绿茵草业公司和镇农业园区提供了平坦肥沃的土地资源。目前苏庄村集体收入可达15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00元,逐步迈入经济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苏庄支、村两委班子,站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新高度,严把时代发展脉络,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完善管理制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高村民幸福指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呈现出一幅崭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完成了户户通、健身广场、文体活动广场、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老年日间照料室、农家书屋、文体活动中心、村庄净化、亮化等民心工程。2008年至今,筹资1200余万元,新建两栋单元楼、50余栋农民庭院式住宅楼,并实现水电路、暖气、物业化管理的配套设施。同时对全村的主要街道进行了硬化和绿化,绿化面积36000㎡,种植防风林带10000余株,村庄绿化率达35%,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今年,苏庄村利用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启动了以古民居为重点的污水管网、基础设施、玉皇庙修缮、休闲娱乐健身广场“四大工程”建设,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十一月底将全面竣工。“在未来的规划中,我们还将修建村西环1000米旅游公路,1300米村西防洪渠,修建5个公厕,开设一些农家乐,对古民居周边环境进行治理、绿化、硬化,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苏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秋发如是说道。
  
        村容整治打造宜居环境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村容村貌不仅体现着一个村庄及其村民的精神风貌,而且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走进苏庄村,乡间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窗明几净,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和谐。“2006年起我们就学习东城办店上村的经验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组建了一支街巷清扫、垃圾清运的保洁人员,清晨分片对村上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实行垃圾日产日清。”李秋发和我们分享着环境整治的成功经验。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整治村容村貌的工作中,苏庄村投资200万元,对全村的主要街道和巷道进行污水管道铺设,并成立了专业的维修、绿化管理组,村委每年拿出专项资金12余万元用于环境整治。在污水处理方面,苏庄村于2014年11月份,引进中央专项资金150万元,铺设排污总管网约1400米,如今此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预计11月份即可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村上的污水排放问题,改善村庄环境。
  
        “以前出门村上就就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近几年在村支两委的努力下,村上的环境变好了,如今这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发生了变化,不光看着舒服、住着也舒服。”苏庄一村民欣喜地说道。
  
        多措并举发展多元文化



        经济富足,生活环境舒适的同时,文化建设也不能落下。农村文化建设历来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既是群众获得新知识的需要,也是百姓热爱生活、歌唱生活的具体表现,更是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发掘优秀文化、讴歌正能量平台和阵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苏庄村注重文化融合,挖掘文化特色、寻求文化融合点、彰显文化元素,注重发挥文化对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农民需要休闲,更需要文化来帮他们凝聚内心,提高自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我们要求的那样:美丽农村,不仅是环境美丽,更是文化美丽。”李秋发如是说道。
  
        苏庄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既有原始崇拜又有宗教信仰。每年三月三祭祀祖先、神灵,还有娱乐的闹社火节日。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最热闹的有九莲灯、跑旱船、地跷。戏曲文化高平上党梆子据《高平县志》记载为苏庄贾家私人兴办。苏庄村传统的手工艺也很发达,当地仍保留有编制、刺绣、剪纸、制陶、手工打绳、打铁倒铝的手艺。村中古老手工业较完善,石匠、木匠、瓦匠、泥工、裁缝制作、酿造技艺等一应俱全。
  
        近年来,苏庄村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机遇,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注重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投资120万元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设有:棋牌室、特色文化展示室、图书室、青少年活动室、乒乓球室、台球室、老年活动室、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户外宣传栏等。投资55万元,先后建成三处全民健身广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健身器材35套,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公园、凉亭、草坪、老年活动室等。
  
        “我们苏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浓厚,一直十分注重文化建设,我村组建了一支老、中、青健身队伍,每天早、晚有多人参加健身活动,几乎每年都会组织我村文体队伍参加镇政府组织的太极拳、篮球、耍乐故事、文艺汇演、秧歌等比赛,多次举办“庆五一、迎五四”农民运动会,并在节假日经常举办友好赛事,保持了活动的经常化。”李秋发说,“今年我们又投资130余万元,建设占地约5000㎡的娱乐、健身活动场所,工程完工后,又为村民提供了一处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历史文化名村,让明清时期古民居的建筑特色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2014年,苏庄村申报成立了“高平市苏庄古民居开发有限公司”,依托游仙寺,逐步将古民居的旅游品牌打出去,为苏庄村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我们相信,苏庄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丽,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山西高平推荐

山西·高平
最新:高平市锦华街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首次公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大高平| 用户协议|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络谣言警示| Archiver|手机版|大高平 ( 晋ICP备14004426号 )

GMT+8, 2024-5-16 17:10 , Processed in 0.054961 second(s), 25 queries .

晋城网络警察

© 2015 大高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